2016年3月21日14时,瑞士作家伊夫·拉普拉斯(Yves Laplace)在逸夫楼510教室为北外法语系师生带来了精彩的文学交流会。本次交流会为本次法语活动节的组成部分。
拉普拉斯先生是一位活跃于法语文坛的小说家、剧作家及散文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家,并担任过三十多年非职业足球比赛的官方裁判。由于第一次来到中国,他很高兴能同中国的老师和同学们交流看法、探讨问题。他认为作家在创作时,也应该成为书中世界的“裁判”(arbitre)。他们要把不同性格的人物、不同类型的观点呈现在一个舞台上。虽然作家不需要明确评判书中世界的是非对错,但是他们要让各种人物形成一个完整而复杂的故事。他认为文学就是由各种各样的想法、观点以及诉求组合而成的。至于作品所表达的观点,这完全取决于读者自己的接受美学。所以说作家应该充分地给予读者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一番短暂的交流后,拉普拉斯先生对自己的两部作品进行了介绍,并声情并茂地阅读了几段节选,这样的主讲方式令人感到耳目一新。拉普拉斯先生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反对战争、反思革命为主题。首先,他为我们介绍了其以德·斯塔尔夫人为主题而创作的一部戏剧。斯塔尔夫人是瑞士裔法国人,由于深受其父影响,她积极地参与到法国大革命中。然而,在看到了“恐怖时期”的血腥残酷后,她选择远走他乡,既是逃避自身可能遭遇的灾厄,也是为心理找寻一处避难所。在《精神的相似性》(La communauté des esprits)中,作者运用穿越式地奇妙手法,让斯塔尔夫人在1989年的某一天从墓地里苏醒过来。通过重现斯塔尔夫人十八世纪的叙述方式,揭露二十世纪人们依旧冷漠而可悲地活在战争阴影下。拉普拉斯通过该作品表达了世界和平的愿望,希望人们能找寻到更加和谐而文明的方式去面对争端,解决社会结构问题,而不是诉诸革命这样血腥的方式。在《英雄平原》(La plaine des héros)里,拉普拉斯先生表达了同样的诉求。书中男主人公格雷瓜尔的姨夫是坚定的法西斯分子。年幼的格雷瓜尔十分崇拜他的姨夫。一天,他从外祖母口中得知自己亲身父亲(带有犹太血统)惨死集中营里。而他所敬重的姨夫便是父亲死亡的帮凶,于是他的世界坍塌了。该书通过二战期间一个家族的痛苦记忆,展现了战争的残酷。面对战争,没有人能幸免于难。在历史里,受害者与刽子手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作家要去思考,如何能让人们清醒地意识到战争的危害,让人们不再成为下一个刽子手。
之后,老师同学们踊跃提问。拉普拉斯先生为我们一一解答。两个小时的文学交流会更是思想交流会,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发人深思。 苏文睿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