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季刊)
2019年第1期(更名改版后总第5期)
目录
(点击篇名可链接至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免费下载全文)
·区域研究·
法国重启阿拉伯语教学的社会背景与反思
王吉会(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法国的阿拉伯裔人口数量众多,但法国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减少对阿拉伯语教学的支持,公立学校阿语教师和学习阿语的学生人数持续下降。近期,教育部长等各界人士连续发声,呼吁重启阿拉伯语教学。对阿语的支持与反对声音并存,反映了当前法国社会的多种矛盾。
阿尔及利亚阿拉伯人与柏柏尔人族际问题中的法国因素
赵济鸿(浙江工商大学)
摘要:阿尔及利亚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的族际问题萌芽自法国殖民时期。在国家实现独立之后,两族的族际矛盾上升并激化,严重影响阿尔及利亚的国内稳定和经济发展。虽然两族的族际问题是阿国内的民族问题,但是从其萌芽到发展都与法国息息相关。无论法国在该族际问题中扮演何种角色,都是基于其在该地区的利益考量。
Samir Amin (1931—2018), pensée et action
Hassan Remaoun (阿尔及利亚奥兰大学)
摘要:Samir Amin que nous venons de perdre en ■ 2018 fut un intellectuel et homme d’action qui aura consacréla majeure partie de sa vie au service d’un monde plus juste,en proposant une analyse stimulante pour servir notamment ■ l’émancipation de peuples du Sud de notre planète.Il fut un universitaire qui nous a léguéun nombre impressionnant de publications,en même temps qu’un intellectuel et un homme d’action engagédont l’uvre est largement reconnue.L’article présente quelques aspects de sa trajectoire de vie et les thèses essentielles qu’il a développées dans sesécrits.
苏非兄弟会在塞内加尔社会契约中的角色研究
方圣兰(北京外国语大学)
摘要:塞内加尔苏非穆斯林兄弟会对社会契约的影响主要建立在其对穆斯林人民的高效治理,及其与政府权力的合作关系上。苏非兄弟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之中,作为重建社会秩序的"救世主"树立威信后,兄弟会继续在精神教育与物质帮助的过程中获得教徒对其的依附。但兄弟会选择对政府进行权力让渡:它们利用自己与穆斯林人民的联结,积极配合政府发挥巩固统治、推进政策实施、维护社会秩序的纽带作用;作为交换,政府赋予兄弟会大量政治经济特权,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语言与教学·
法语未完成过去时与现在时的语言冲突及其解决模式
王彩霞(南开大学)
摘要:法语时体标记常可被用于与之相冲突的语境:如未完成过去时出现在现在时语境,现在时标记用于过去语境,等等。然而,现有文献未曾对该现象进行深入解析。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借助果斯兰的冲突理论,指出改变认知显示模式是实现时体标记与其冲突语境兼容的关键,而冲突的解决也最终促成了其衍生语义的形成。
·翻译理论与实践·
浅析《聊斋志异》中文化负载词的法语翻译——以陈季同、李风白、拉卢瓦三种法译本重合篇目为例
梁晔(福建师范大学)
摘要:文化负载词是表示某种文化中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的词或词组,其承载的文化信息在翻译过程容易被忽略或误译,历来是跨文化交流的难点。本文以《聊斋志异》三种法文选译本重合篇目《婴宁》、《侠女》和《宦娘》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译者陈季同、李风白和戴妮丝伉俪、路易·拉卢瓦对其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以期在翻译实践中更好地传递这类词语的文化内涵。
·文学研究·
诗意地栖居——从空间诗学角度解读格拉克的《林中阳台》
盛丽(法国里昂三大)曾彩虹(安庆师范大学)
摘要:孤独促使置身空间中的主体与该客体分享回忆和梦想,使该客体超越了几何范畴,进入了心理学,并实现了自身的诗意重构。巴什拉从现象学和象征意义学出发提出的"场所分析"恰是致力于通过系统心理学研究对人类生活空间做出诗意解读。本文试图利用该理论解析格拉克作品《林中阳台》主人公在与世隔绝的碉堡中面对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时,如何通过内心经历的丰富性达到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提出的生存本质:"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电影《广岛之恋》的文学特征
张婷(西安外国语大学,榆林华体会体育
)
摘要:20世纪50年代末,伴随着法国"新浪潮"运动,现代主义电影的序幕渐渐拉开。《广岛之恋》是这一运动中极具创造性与创新性的代表作品。诗化的对白与内心独白、对文学叙事手法的借鉴让诗意的美学得以在电影中延续;电影运用记忆的闪回、独特的剪辑、声画不同步等技法,实现了对战争主题的升华。
探寻现代城市人的生存面貌——《地下时光》之符号学解读
王天骄(法国索邦大学)
摘要:法国当代女作家德尔菲娜·德·维冈的小说《地下时光》自发表以来,深受读者的喜爱并获得多个奖项。作品展现了现代都市中两位普通职工的日常琐事,看似杂乱无序,逻辑松散,实则叙事精巧,发人深省,引领大家探寻现代城市的一个基本问题——生存。本文运用叙事符号学的方法,从语义结构、句法结构和能指空间三大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挖掘文本的内在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更清晰地展示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而对维冈的创作艺术做出客观和准确的评价。
从小说《温柔之歌》看当代法国社会阶层固化问题
肖华(大连外国语大学)
摘要:法国作家蕾拉·斯利玛尼创作的《温柔之歌》获得了2016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小说反映了当代法国社会的阶层差异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斯利玛尼以独特的个体经验和敏锐的观察视角向人们展现了当代法国不同社会阶层的生存现状,揭示了阶层差异导致的不可忽视的社会矛盾。本论文将结合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和让·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对《温柔之歌》的人物情节展开分析,探究当代法国社会阶层固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学术论坛·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高端论坛简报